福建农林⼤学赴泉州晋江市“⼭海互联”数字助农实践队7⽉20⽇前往围头村八二三战地公园、毓秀楼、战地文化广场等地,深入了解八二三炮战历史事件,学习“八二三炮战”精神,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国防教育活动。
队员们在观看炮击金门专题展
1958年8月23日,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打响了,这是一场为了解放台湾、统一中国而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在战地公园内可以看到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62式轻型坦克,其主要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装甲师团,进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主要任务。这里仍保存着打响“八二三”炮战第一炮、炮战主战场之一的安业民阵地第四号炮位。实践队员杨蕾不禁感叹到:“走进战地公园,映入眼帘的那一排刚劲有力的题字与那一架架威风凛凛的武器模型,展现着围头人民的骄傲,体现了晋江人民的自豪,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如此,还有保护完整的防御作战系统——四通八达的地下坑道、地面战壕、碉堡,上下分3层,深20米,长250米。这条钢筋水泥结构的地下通道,现已成为围头红色旅游的第一个亮点,配备上灯光及仿真的音效装置。行进在地道里,置身其中,如同身临其境,高仿真的冲锋号角、隆隆炮声好似在耳边响起,那烽烟弥漫的场景瞬间浮现于脑海,心中更是热血澎湃。
重温入党誓词仪式
在“战争与和平”展馆,队员们来到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参观学习点,师生们庄严肃立,紧握右拳,共同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铮铮的誓言代表着队员们对党的无限忠诚,体现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与意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也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责任所在。
队员们在“八二三”炮战史料文物前驻足学习
据悉,八二三战地公园先后留下了朱德、陈毅、迟浩田、张万年等100多位将帅的足迹,这个不足三平方公里的小渔村因此获“英雄的围头”称号,更是得到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的亲笔题词。实践队员林鑫炜感叹道:“放眼望去,陈列馆中那一幅幅陈旧斑驳的老照片,展现出的是冲锋向前的战士们那坚定不移的信念与顽强不屈的精神,他们的眼里充满着信仰和希望,正是他们这坚定的信仰换来了我们国家的伟大胜利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令我感动至极,难以忘怀。”
在围头村红色文化展示墙前合影留念
回顾中国海防史,八二三炮战借助围头这一距离大金门岛最近的独特地理位置,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围头,也因为从战争走向和平,从海防前线而成为两岸交流的前沿,获得世界各地的共同关注。从战地走来的围头村,昔日的福建海防最前线、今日的两岸交流最前沿、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催生了“围头精神,围头模式、围头速度”。值得一提的是,村两委时刻按照习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和发扬“八二三红色精神”,巩固和深化“爱党、爱国、爱军队,为乡、为民、为家庭”的“围头经验”,共同续写围头村新时代的新篇章。
在“八二三”炮战遗址“钢铁阵地”前合影留念
如今,海潮退去、硝烟已散,浴火重生的围头没有刻意抹去历史的伤痕,而是让后人铭记过去,珍惜和平,团结拼搏的“八二三”精神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通过此番参观学习,队员们对爱国主义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与祖国同呼吸、同命运,将爱国的深厚感情与实际行动统一起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